顶部

400电话:4000-360-088 手机:13752889949

借方和贷方怎么记账的

2025-01-22 14:04:43新闻资讯

在会计领域,借方和贷方怎么记账的规则与逻辑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对于准确记录、分类和汇总财务数据,进而生成可靠的财务报表至关重要,是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的关键支撑。借方和贷方怎么记账是会计记账的基本要素,以下是记账的基本方法。

 

一、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1.资产 = 负债 所有者权益

 

这是会计恒等式。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正好相反,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例如,企业收到一笔投资款 100 万元,这会使企业的资产(银行存款)增加,同时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也增加。记账时,借:银行存款 100 万元(资产增加,记借方),贷:实收资本 100 万元(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方)。

 

2.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一个账户记借方,另一个(或几个)账户就记贷方。比如,企业购买原材料 5 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这笔业务涉及资产类的 “原材料” 账户和 “银行存款” 账户,原材料增加记借方,银行存款减少记贷方。记账为:借:原材料 5 万元,贷:银行存款 5 万元。

 

二、不同类型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怎么记账

 

1.资产类账户

 

(1)增加记借方:当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时,资产增加,记在借方。例如,企业购入一台设备,价值 20 万元,记账为:借:固定资产 20 万元。

 

(2)减少记贷方:当资产出售、折旧、损耗等情况导致资产减少时,记在贷方。如企业出售部分存货,成本为 3 万元,记账为:贷:库存商品 3 万元。

 

2.负债类账户

 

(1)增加记贷方:企业发生借款、应付账款增加等负债增加的情况时,记在贷方。比如,企业向银行借款 10 万元,记账为:贷:短期借款 10 万元。

 

(2)减少记借方:当企业偿还债务时,负债减少,记在借方。例如,企业偿还之前的应付账款 6 万元,记账为:借:应付账款 6 万元。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1)增加记贷方:如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实现净利润等情况会使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在贷方。例如,企业实现净利润 20 万元,年末结转利润,记账为: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20 万元。

 

(2)减少记借方:如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发生亏损等会使所有者权益减少,记在借方。例如,企业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 8 万元,记账为:借:利润分配 - 现金股利 8 万元。

 

4.成本类账户

 

(1)增加记借方: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成本类账户在归集成本时,增加记借方。例如,企业生产产品领用原材料,成本为 7 万元,记账为:借:生产成本 7 万元。

 

(2)减少记贷方(一般通过结转):在产品完工入库后,生产成本结转到库存商品账户,生产成本减少,记在贷方。如完工产品成本为 10 万元,记账为:贷:生产成本 10 万元。

 

5.损益类账户

 

(1)收入类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一般通过结转):当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收入增加时,记在贷方。如企业销售商品取得收入 15 万元,记账为:贷:主营业务收入 15 万元。期末将收入类账户余额结转到 “本年利润” 账户时,收入减少,记在借方。

 

(2)费用类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一般通过结转):发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费用增加时,记在借方。如企业发生办公费用 2 万元,记账为:借:管理费用 2 万元。期末将费用类账户余额结转到 “本年利润” 账户时,费用减少,记在贷方。

 

至此,借方和贷方怎么记账的情况就分析完毕了。


当前阅读:

借方和贷方怎么记账的

答疑解惑

  • Q: 都有什么票据可以用来做账?

    A: 发票、银行单据、工资表、现金借还款收支单据、库存商品盘存表等。
  • Q: 我可以不请会计,自己做账吗?

    A: 不行的, 《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必须是会计才能做账。
  • Q: 每月产生的票据怎么给到你们呢,可以上门来取吗?

    A: 我们不提供上门取票服务,当月产生的票据需要您在30号前寄送到我司,会计收到后进行账务处理。
  • Q: 记账的会计都是专职的吗?

    A: 是的,我们的会计团队都是平均从业经验在4年以上的,深知各行各业的财务处理,绝对资深靠谱。

热门文章

  • 服务监督

    全程监督有保障

  • 安全保障

    SSL/TDE数据加密

  • 售后无忧

    不满意随时退款,权益硬保障

  • 专业解答

    平均4年行业经验 持证上岗